農民收入低,不是糧食價格的問題,現(xiàn)在人均收入是多少,我沒查過,大概是四萬多吧,一家四口人,按六七畝地算吧,每畝收入應該在兩萬多,畝產糧食一般在一千七八百斤,那么每斤糧食的價格應該在十元以上,如果除去投資,糧食價格起碼要每斤十五元。誰能接受這個價格,再說,外國糧食價格在一元以內,我國自己提價,能行么?出現(xiàn)這個問題原因是以農業(yè)為主導的時代過去了,甚至以工業(yè)為主導的時代都過去了,你看發(fā)達國家在玩兒什么?科技和金融。
3、糧食價格低,為什么感覺不影響農業(yè)發(fā)展?
農民是最樸實,憨厚的人,他們默默地辛勤勞動,卻掙扎在溫飽線上,依然愛著自己的祖國,但一些鬼畜的東西還對他們說三道四,指手劃腳。不管怎樣,他們依舊要在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耕作,所以給人們感覺是不影響農業(yè)發(fā)展,但他們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東西有誰會看見?或是視而不見,因為沒有觸及到他們的利益,即得利益者還會混淆視聽,指鹿為馬者有之。
4、國內糧價高于國際糧價,可為何有些農民不賺錢?
國內糧價高于國際糧價,可為何有些農民種糧不賺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很復雜的?我來先從財務分析的角度來引申一下!【利潤=收入一成本】這里很明確:【糧食單價】在我國十多年來基本上沒有變化(在此元以下的部分變動忽略不計),即就是年年“風調雨順”,種糧農民在自己家的那幾畝地上獲取的糧食的農業(yè)收入可以說是不變的;而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重點【成本】,
①直接成本:種子、化肥、農藥、水費、機械使用等費用十多年來漲價了多了?網上的數據都知道,在此我就省略不贅述了;②人工費:凡是討論【家庭】農業(yè)生產過程中的人工費都是無法量化的,所以我們經常算的種植糧食的【純收入】,其實都是指的【毛收入】——即就是扣除上述①直接成本的數據!從總體上【穩(wěn)中向好】的角度來看,種糧每畝地種兩料年毛收入按500左右吧,不包括農戶自家人的人工費,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種地【毛利潤】!基于家庭承包土地面積的有限,就全國平均而言:按每戶擁有十畝地的標準,每戶每年的糧食毛收入為5000元,就算每戶一個人作務,這5000元按現(xiàn)在的物價水平能干什么?說到底這5000元相當于一個務農者一年作務的人工費,【利潤】是O或者還是負數,用通俗的活講實際是白干!再說一人種十畝地的【人工費】5000元不如去工地上干一兩個月話更切合實際,這就是農民種植糧食不賺錢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