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房收益是電影最主要的一塊兒收益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電影成敗取決于票房的高低。對于大IP電影,周邊產品的開發(fā)、授權游戲、衍生品的售賣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在電影進入了商業(yè)時代以后,就完全要靠票房的收入才會達到盈利的目的,商業(yè)電影主要就是要迎合大眾的口味,因為制片方首先對創(chuàng)作出來的劇本要進行評估,有沒有價值,拍攝出來以后的票房情況是最重要的,這之后就開始全面的布局、向外推廣、招商等一系列的活動。
1、電影的票房收入怎么分配?除了票房收入,還有哪些收益?
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影視圈的資深人士,我還是有一些發(fā)言權的。整個電影票房它的收入其中一部分大約5%左右是上交電影基金,另外50%左右是分給院線電影院,剩下的不到50%的收入是屬于制作方和發(fā)行方,一般情況下都是這么分配,特殊的狀況下除外,電影票房收益是電影最主要的一塊兒收益方式,絕大多數(shù)的電影成敗取決于票房的高低。
但是除了電影票房外,還會有其他方向的一個收益,第一個呢,就是植入電影中的廣告。像咱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尤其是在國外電影中看到企業(yè)品牌標識(變形金剛中伊利奶廣告),這其實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收益來源?當然這種廣告植入它的分類是很多,有的是場景植入,例如在他的這個位置拍攝電影。有的是產品植入,一般情況下是會在影片中植入他的產品,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這個植入方式(小劇場植入),這里面就不給大家一一列舉了。除了廣告植入外,電影還會上優(yōu)酷騰訊等各大長視頻網站,這里邊的長視頻網站會給上映的電影一部分的收益,這里面也是分很多的類型,是獨家上映?還是所有的網站都可以上的了?每一個平臺給的費用也是不一樣的,當然這個得和平臺具體去談。當然了,以前會有DVD模式,現(xiàn)在隨著生活的一個發(fā)展,這種模式還是比較少的,
電影收益除了這兩塊兒之外,還會有電影的衍生品收益。像復仇者聯(lián)盟上映時,所發(fā)售的玩具書包等等一系列衍生產品,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收入,而且還可以進行相應的授權,當然這些,迪士尼做的是比較好的,咱們國家還是剛剛開始!電影衍生品這塊收益還是挺大的,有的時候比票房還高。一般的電影基本上就是這么幾大塊兒收益來源,另外呢,如果要是比較成熟系列,還會做一些主題公園,像迪士尼的所做的主題公園就是這個類型!如果電影影響力足夠大,還可以衍生出話劇舞臺劇等一系列二次演繹方向!咱們國家也是剛剛初步起步,路還很長!,
2、電影的收入由哪些構成?
感謝邀請。一部電影的收入通常包括:影院上映得到的票房、在影片中植入的廣告、電視臺、網絡平臺購買播放權;十幾年前DVD流行的時候,還能通過賣錄像帶得到版權費,對于大IP電影,周邊產品的開發(fā)、授權游戲、衍生品的售賣都是一筆不菲的收入。例如漫威每年通過手辦、3C數(shù)碼、日用品等多種形式的授權商品可以收入10億美元,
漫威周邊產品《星球大戰(zhàn)》之于美國人猶如《西游記》之于中國人,迪士尼正是看中了這一點,2012年斥資40億收購了“星戰(zhàn)之父”盧卡斯影業(yè)以及星球大戰(zhàn)系列的全部版權。僅僅2013、2014兩年,《星戰(zhàn)》就已經帶來了約46億美元的周邊產品收入,是迪士尼商品中最賺錢的,迪士尼收購了盧卡斯影業(yè)有時候一部電影衍生品帶來的收益甚至能超過票房本身,進而反哺電影行業(yè)。
而國內市場則剛剛覺醒,《刺客聶隱娘》上映期間推出了“電影美術原畫唐風涂色集”,精美的畫風很受歡迎;《港囧》上映時正值中秋節(jié),影片公司推出了《港囧》定制版月餅,5000盒月餅短短25秒便售罄;《捉妖記》中小妖王“胡巴”萌倒了一大批觀眾,胡巴玩偶也頗受市場歡迎,最厲害的是《大圣歸來》在某網站售賣周邊產品,僅一天便突破1180萬,創(chuàng)下了中國動漫和中國電影周邊歷史上最高的單日銷售額。
但這些只是個例,不是國內觀眾不愿意買國產電影周邊產品,而是市場上假貨太多,很難買到正品,而電影公司對于版權的保護有時候也是無能為力。網上充斥著各種山寨“胡巴”,制作粗糙造型丑陋,雖然你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它是胡巴,但是細微之處又有差別,片方也只能表示無奈:“我們肯定是有版權的,但對這種情況,我們也沒有辦法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