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的效益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經濟效益,這部分如果沒有土地開發(fā)補貼的話基本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見香港地鐵);另一部分是社會效益,比如周邊土地升值,市民出行時間減少,城市擁堵減少,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帶來的節(jié)能減排,誘導出行帶來的刺激消費,這些都會對城市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地鐵經營虧損,但能帶動地鐵周邊的經濟發(fā)展。
地鐵經營虧損,但能帶動地鐵周邊的經濟發(fā)展。地鐵的效益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經濟效益,這部分如果沒有土地開發(fā)補貼的話基本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見香港地鐵);另一部分是社會效益,比如周邊土地升值,市民出行時間減少,城市擁堵減少,公交出行比例提高帶來的節(jié)能減排,誘導出行帶來的刺激消費,這些都會對城市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增收節(jié)支。總的思路是,虧損問題是解決利潤收益,使其收益最大化。增加企業(yè)利潤的簡單思路就是增收節(jié)支。增加收入:地鐵收入包括門票收入、廣告收入、政府支持等。,并減少開支:運營成本:設備磨損,電力支出,人工成本。用高效的手段控制和降低費用,還有其他的,比如新鋪設線路的論證,不同時段發(fā)車頻率的控制。
在大多數國家和城市,少數公司是盈利的,如港鐵公司,但其盈利的主要來源不是運營,而是香港政府授予沿線開發(fā)的特權和地鐵的商鋪租賃。其他幾個城市是盈利的,比如倫敦、日本和東京。其他包括美法俄都是虧損。特別是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因為門票價格比北京低,所以完全是政府補貼。
4、 地鐵和高鐵哪個虧錢嚴重高鐵回答:地鐵像高鐵,大部分都在虧損,需要靠補貼,主要是建設成本高,運營成本高。這兩條高鐵自動設置了地鐵的城市建設門檻,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和人口。數據顯示,全國18個鐵路局中,有12個處于長期虧損狀態(tài)。
5、 地鐵為什么難以盈利?決大部分都是 虧損運營?以北京地鐵為例。建設投資每公里6-7億,20多公里的線路有15億,除了門票和少量廣告收入,收入全靠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每張票面額2元,運營成本大概比每張票還多,如果乘客發(fā)生了變化,各線路會按比例分攤剩下的幾毛錢,所以一條線路只能拿到幾毛錢。如果每天連接的乘客數是100萬,那么每天的收入也就幾十萬,每年不到2000萬,不包括地鐵公司員工工資,加上沿線的廣告和小區(qū)物業(yè)費(部分地鐵會收取),一年可以賺3000萬到4000萬,一條線路的經營權是100年,所以最后只能賺340億,和投入相差甚遠。當然這只是個人分析,我也不是很清楚內幕,只是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