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是是通過“三差益”來實現的,具體分為“死差益”、“費差益”和“利差益”。來保險公司賺錢無非就是業(yè)務收入和收割新人,假設保險公司是按照收多少賠多少的方式收取的保費,那么按理說這100個人死到90個的時候,保險公司收的錢就該都花出去了才對。
1、保險公司如何盈利?
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是是通過“三差益”來實現的,具體分為“死差益”、“費差益”和“利差益”。老師將分別對這“三差益”進行舉例說明,一,“死差益”指實際死亡人數比預定死亡人數少時產生的利益;比如基于當時的醫(yī)療水平100個得癌癥的要死90個,于是保險公司就按照這樣的概率來定保費。客戶在交了錢后,患癌癥死亡就可以獲得賠償,
假設保險公司是按照收多少賠多少的方式收取的保費,那么按理說這100個人死到90個的時候,保險公司收的錢就該都花出去了才對。但是現在癌癥已經不是絕癥了,本來應該死90個但實際只死了20個,那么之前收的那筆錢就有了相對的結余,這就是“死差益”,當然這個也可能是負的,比如死了99個,那保險公司就變成了“死差損”了。
這種情況在一年內出現變化不明顯,但是放在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中,就可能有可以確定的利潤了,因為醫(yī)療水平只會越來越高,很多疾病都會被慢慢攻克,相同的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存活比例只會越來越高,二,“費差益”指實際所用的營業(yè)費用比預定營業(yè)費用少時所產生的利益;本來預計為了維持這部分保費的運作,保險公司需要向每個客戶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保險公司不需要那么多人、那么多錢來管理就可以達到更好的管理效果,那么就可能出現營業(yè)費用方面的結余。
三,“利差益”指保險資金投資運用收益率高于有效保險合同的平均預定利率而產生的利益;是保險公司承諾在交錢的20年后將返還你雙倍的錢,但當到了20年后,保險公司用你的錢賺了400%的收益.那么除了給你2倍之外,剩下的就成了保險公司的收益了,總結:蔣老師這樣舉例是為了更淺顯易懂,讓大家讀起來也容易明白,其實,在實際操作中,保險公司會通過會計年度的結算方式,每年都會在賬面上體現一定的盈利或者虧損,并不是等到錢都還給客戶后統(tǒng)一結算。
2、如何在保險公司快速掙錢?
從事五年,目前在職,給你分析一下保險公司賺錢的各種方式,來保險公司賺錢無非就是業(yè)務收入和收割新人。業(yè)務收入要想賺錢必須有非常好的資源,保險公司的平臺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把你的資源變現,當然壽險變現是有成本的,包括但不限于維護關系和良心成本,如果是綜拓變現,這是目前成本最低的賺錢途徑,目前是大量行業(yè)的優(yōu)秀人才加入到這個搶錢的競賽中。
還有一種收入方式就是收割新人,也就是所謂的團隊收入,也叫組織發(fā)展獎勵,總之一句話就是利用各種手段洗腦,類似傳銷,讓你晉升,晉升就需要投入業(yè)績和人力,給你灌輸的是升官發(fā)財的理論,給你灌輸事業(yè)要投入的理論,給你灌輸愛與責任的理論,給你灌輸簡單聽話照做的理論,不知不覺你就變成了韭菜,保險公司的部經理和總監(jiān)們靠的就是收割新人的血汗錢賺的盆滿钚滿,這就是為什么保險公司要不斷宣傳收入明星,就是為了樹立一個偶遇,其實道理很簡單,收入高的行業(yè)不需要偶像,只有收入差距特別大的行業(yè)才需要,比如傳銷,
這個行業(yè)呆久了,就發(fā)現傻子似的新人太多了,直接把28定律整成了19定律,最后絕大多人都成了炮灰,這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行業(yè),留下來的人是被收割了,不甘心要復制一下來收割下一撥的韭菜。做為一個曾經的韭菜,我奉勸想賺錢的人,除非真的是走投無路了,不要輕易選擇來與狼共舞,不要心存僥幸,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里套路等你明白了就已經晚了。